推广

田智宇

2023-08-05

田智宇.jpg

田智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执行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能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们都清楚我国2014年提出了能源革命,2020又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此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政策、规划,借此机会从我个人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几个观察。

首先来看我国提的“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觉得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都清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现在正在由“碳达峰”向“碳中和”转变过程中。但是他有40-60年的实现,而我国现在还没有实现“碳达峰”,我们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它既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的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能源行业要有快速的转变,我们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同时从各个产业来讲对于工业行业、交通、建筑新的发展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解决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我们相信通过中国的探索和创新也能给其他很多国家有很大的贡献,有一个参考。

具体来讲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需求侧,一个是供给侧。从需求侧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节能和提高能效,以前认为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之后的第五个能源,现在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认识到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我们的第一能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去这么多年来能源需求的增长大大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在能源中发挥了很重要的贡献和作用。这个贡献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能源行业,实际上也能够对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末端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末端的碳排放,增进能源安全有很多的贡献。

现在我们的挑战还很大,潜力也很大。我们国家单位GDP的能耗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是很多发达国家的3-5倍,所以这方面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从过去十多年的情况来看,从过去十来年我们从全世界的节能量贡献能源大概有1万左右来自于中国。从实践也能够看出来通过节能和绩效确实也产生了很大的节能减碳的效果,所以在需求侧上来讲通过节能和提高效率对各个行业来讲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二方面从供给侧来讲,我国本身煤炭资源特别丰富,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有非常丰富的能源资源。拿内陆来讲,我们内陆的风资源可能占全国大概一半以上,光资源占全国1/5以上,所以以前可能大家了解经常说煤炭资源是我们重要的保控基地,现在来讲像风电、光伏这些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中国来讲不仅仅像内蒙古,像北方、西部的很多地方有发展的潜力,像四川、云南、青海等很多地区用的煤和电实际上80%以上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当然我们的内陆还不是很高,但已经超过了20%。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就能够通过传统的化石能源资源对我们的约束,依靠可再能能源资源能够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脱钩。虽然现在的很多能源资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但实际上我们东部也有分布广泛的像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等这些。所以严格来说,各个地区通过新能源的发展都能够极大的改进自身的能源结构,能够极大的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

第三方面来讲就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改变,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一直强调不仅仅提高能源,同时也要搞好像土地、水。所以从2015年“十三五”开始中国实施了对能源、土地、水的双控政策,我们在整个新的“双碳”形势下开始强调要碳排放的双控,也就是说中国会持续提升碳生产力,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碳的产生力来降低碳总量。当然这个政策我国还在研究和完善过程中,但是前期也已经有些政策在调整。比如说我们以前的能耗双控政策是要控制各种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能源需求,但是现在开始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对于一些可再生能源在考核的时候进行了豁免。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不仅仅关注碳,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有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比如说对于内蒙古来讲也是类似的,包括呼包地区本身大气质量改善的压力就很大,内蒙古作为一个整体也是我国整个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推动低碳发展也不仅仅是关注低碳,我们更加关注减污、降碳的协同,通过降碳过程中推动减污增长。

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够不够呢?我们觉得现在还不够,因为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讲还面临极大的挑战。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均碳排放持续上升这样一个阶段。我们现在人均GDP的水平还很低,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要实现“碳达峰”,之后就要开始向“碳中和”迈进,所以中国将来GDP的增长和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应该是全新的轨迹。我们现在国家不仅仅说在能源行业要开始规划构建新兴能源体系,在我们的产业也要开始规划新的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可能传统上更关注像高耗能或者是高碳排放的行业,大家现在很欣喜的看到,包括农业等非传统的行业也慢慢得到重视。各个行业都得考虑新型和创新,同时怎么跟我们的新型能源体系进行融合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探索点。

最后就是说我们之前能够看出来除了现在我国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但是从全世界来看包括粮食的生产消费全过程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根据一些研究认为粮食生产、消费,包括过程投入的化肥、运输、使用、冷链等等各方面带来的排放占到全世界排放大概有1/4-1/3左右,而且这些排放不仅仅是集中在统一利用这些环节,好多也是跟能源行业相关的。所以好多我们的粮食排放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这样一个行业,它慢慢的也是能源密集型,或者在很多方面是化石能源密集型的行业。

所以我们前期也做过一些研究,我们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要统筹发展减排和安全,对于我们粮食和食品行业来讲就是要统筹发展减排、粮食和食品安全。现在确实也不是说仅仅靠一个方面就能够实现,它需要从消费方面转型降低全链条的损失和浪费。同时要考虑从生产侧的转型,而且在转型过程中要考虑水的问题、能源问题还有气候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最后就是要通过国际合作增进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我的汇报就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ICP备1302887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