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开启下一个黄金20年的底气在哪里?

来源:蒙牛
2019年08月23日

在2019年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那就是来自中国的企业数量达到129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这被认为是中国商业力量开始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标志。可以预想,在未来的10年、20年,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展示来自中国的商业智慧。

在乳品行业,蒙牛无疑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选手。2018年财年,蒙牛收入接近700亿人民币。假以时日,现在已是世界乳业十强的蒙牛,应该毫无悬念的会更上一层楼。

夯实奶源基础

蒙牛的20年,是中国乳业在品质上不断锤炼、不断提升、赶超全球对手的20年。

如果翻看世界乳业十强的名单,就会发现排名在前面的雀巢(Nestle)、、达能(Danone)、美国奶农(Dairy Farmers of America)、爱氏晨曦(Arla Foods)等国外企业,无一不把品质当做企业的生命线。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首席品质官这样的职位,来保证每一个产品都安全达标。

对蒙牛来说,对品质的把控,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同时,结合自身和中国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奶源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大范围布局优质奶源供应链,来真正为蒙牛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为生产优质乳制品,蒙牛与丹麦Arla建立合作,以国际化的牧场管理经验和标准,重新定义高品质奶源;与新西兰AsureQuality合作,在国内率先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覆盖到牧场,以此提升产品品质。

图片7.jpg

特仑苏新西兰专属牧场

在奶牛养殖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蒙牛以独特的眼光果断决策、快速出击,2018年相继战略投资中国最大的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最大的有机奶供应商圣牧高科、大型国际全产业链乳业公司富源牧业,确保得到优质原奶供应。品牌牧场,正在成为蒙牛高品质产品的核心支柱。

智能化驱动未来

20年来,蒙牛已经逐步摆脱了传统乳业企业的烙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数字化。最大的体现就在于其用智能化的手段,让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控,从而让每一位消费者喝的每一杯牛奶都是安全的、高质量的。

目前蒙牛所有的牧场都已经实现100%规模化和集约化。从2012年开始,蒙牛就与战略股东丹麦阿拉一起,制定了完备详实的牧场管理标准,再运用数字技术让标准在各个牧场落地。今天,蒙牛的全部奶牛,都已经部署了智能耳标,记录专属健康档案,部分还配备了更复杂的传感器。牧场对奶牛的所有动作,包括喂料、挤奶、按摩等,均通过数据分析来设定并随时调整。整个牧场甚至就像一个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图片8.jpg

蒙牛牧场现代化智能监控屏

而在下游,蒙牛积极探索销售渠道、终端管理和营销的智能化。2017年,蒙牛同阿里以及阿里零售通达成战略合作,完善企业云,共同探索智能货架和无人便利店,对蒙牛的销售渠道进行数据赋能。同年,蒙牛与京东联手,京东为蒙牛提供更开放的数据和营销能力支持,并利用区块链防伪技术提升蒙牛产品的追溯能力。

蒙牛总裁卢敏放曾表示,“工业互联网的灵魂是‘融合’,蒙牛的工业互联网之路,就是以乳制品工业为中心、连接上下游产业,推动从牧草到奶杯的产业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乳业的智能转型”。

迎接下一个黄金20年

根据各种数据的乐观预测,未来全球乳业市场都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而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样意味着,蒙牛这样的中国品牌,将在未来真正迎来增长的爆发点。

过去20年,蒙牛不断走出去学习世界一流的研发技术、管理模式,通过奶源地合作、建设工厂、引进世界一流的牧场管理技术、引入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开展乳制品研发合作等方式,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结合自身产品特点,打造严格的生产标准和丰富的产品线。

图片9.jpg

蒙牛新西兰工厂

图片10.jpg

蒙牛印尼工厂

所有这些努力,都基于蒙牛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20年来,蒙牛从“内蒙牛”到“中国牛”再到“世界牛”,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当年创业时许下的宏大愿景。卢敏放同样认为,中国乳业经历了快速扩张的十年和艰苦复兴的十年,接下来将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目前,中国乳品消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平均水平的1/2,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广大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美味和快乐的追求,也激励着中国乳业不断创新与开拓。

畅享一下未来20年可能发生的局面:蒙牛、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实力企业,在收入规模持续上涨的同时,在全球市场代表的中国品质内涵也更加丰富。那就是,真正用智能化的水平来保证每一件产品都独具匠心,一流水准,而且符合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