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典型案例,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两起案件位列其中。
2021年以来,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和北京国际商事法庭相继在北京四中院成立。两三年的时间里,多元解纷中心先后调解国际商事纠纷300余件,调解案件平均周期仅为28.4天;国际商事法庭先后审理数千件涉外案件,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争议金额超过300亿元。这些成果主要得益于北京四中院逐步建立起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评估机制”“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准确适用机制”等十项审判工作机制,以及引入北京市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元调解组织,探索适用“外籍调解员+域内调解员”联合调解等多项创新举措。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护航
在北京四中院,从立案、缴费、开庭以及案款发还,早已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此前,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杨女士仅用10分钟,就办完了跨境视频代理见证手续和立案手续,还省去了公证认证手续费。
“只有跑通程序衔接,压减时间等各项成本,主动破解中外当事人诉诸司法的障碍,才能切实提高中外商事主体的纠纷解决效率。”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马军说,北京四中院自2018年集中管辖北京地区涉外商事案件开始,就在“效率”上下足了功夫。目前,中外当事人可通过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中英文网站、微信服务号,便捷查询中英文诉讼指引,通过智能化引导完成委托送达、法律文件翻译、域外法查明等诉讼服务。
涉外案件相较其他案件,普遍存在耗时相对较长的情况,而域外法查明则是制约涉外审判效率的长期性难题。对此,北京四中院完善涉“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工作机制,制定域外法查明指引规范,深化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等专业法律查明机构的多维度合作,建立域外法查明线上服务保障、法官域外法查明直通车、域外法查明判例数据库等数项合作机制。香港法律的查明从委托到出具查明专家意见书,通常仅需2周时间,外国法律查明一般1个月时间能够完成专家意见书初稿。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典型案例中,北京四中院准确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条约规定,充分体现出我国法院适用国际条约的全面性与精确性。
北京四中院在涉外审判中坚持“充分努力原则”,构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准确适用机制。目前已累计在20余起案件中直接援引适用国际贸易、航空运输、跨境送达与调查取证、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方面的国际条约、双边条约,积极履行践行国际法的义务,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同时,完善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严格遵守国际条约义务,促进涉外商事判决、仲裁在国(区)际间相互承认和执行。近三年来,受理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法院判决257件,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案件38件。
能动司法实现“诉、调、裁”一站式解纷
“之前的矛盾咱们暂且放放,希望我们往后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随着一阵愉快的交谈声,两家涉海外工程项目企业在北京四中院梅宇法官团队的见证下,决定搁置争议,继续携手推进海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就这样,涉案标的额近6000万元、争议标的远在非洲的两起纠纷,通过调解圆满解决。这背后,离不开梅宇法官团队对近2000页交易文件中进行争议梳理、利用英文驾驭能力多方联系查找中英文技术资料辨析产品问题成因、就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涉外工程项目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等诸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这是北京四中院近年来成功化解千余件国际商事纠纷中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自2021年初成立以来,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为依托,为中外当事人搭建起集国际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
在多元解纷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当事人介绍如何申请在线视频证人服务。
据介绍,北京四中院已设立涉外速裁法官团队,由审判经验十年以上的法官组成,负责涉外案件的财产保全审查、司法确认等工作;在执行局组建涉外财产保全与执行团队,负责涉外保全案件的执行实施、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实施等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四中院依托结合国际商事纠纷特点,制定出台《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指南》《司法确认程序工作规范》等规范文件,明确解纷中心的工作原则和流程规则,不断筑牢多元解纷根基。
“中心同时引入北京市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元调解组织,探索适用‘外籍调解员+域内调解员’联合调解,为促进涉外商事纠纷快速解决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可能。”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主任张勤缘说,为更好地保障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解纷中心还与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立案件衔接流转机制。在法定调解期间,调解不成的案件,系统自动将案件转至审判程序,在案件回流当日向当事人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当日分配承办法官、当日将包括调解报告在内的案件卷宗移交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实现程序衔接“零时差”,避免因程序衔接导致的“就案办案,程序空转”问题。
北京法院国际商事解纷中心成立两年多以来,先后调解国际商事纠纷310件,地域涉及美国、德国、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案由涵盖国际货物买卖纠纷、股权转让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国际商事纠纷。在各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调解情况下,调解成功率达到85%,标的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调解平均用时仅为28.4天。
加强互动合作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2023年7月,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秘书长亚历山大·费萨斯一行到北京四中院参访交流。在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费萨斯详细了解了四中院设立的全市首个中外双语审判法庭,在试用法庭翻译功能后,费萨斯表示,在调解工作中双语法庭可以使中外当事人更好地沟通,降低诉讼时间和成本,在庭审中也有助于高效和快速推进跨境诉讼,加强法官的庭审管理能力。
费萨斯还提到,在北京四中院的涉外案件审判工作中,有许多经验作法和典型案例值得学习和推广,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公平公正的仲裁司法审查以及专业优质的司法服务,还对全球商业发展至关重要。
这样的合作交往,还有很多。金砖国家法官研修班一行到访四中院、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论坛、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举办“国商法谈”系列沙龙、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与高校合作共建……北京四中院正不断推进涉外审判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设,通过建立涉外商事审判人才库、成立法律英语研习社、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司法实务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境外高层次学历培训及论坛研讨等多种形式,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为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司法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法治声音。
“除了参加各类合作交往活动,积极培育管理示范案例同样重要。”在马军看来,案例是世界各国都“听得懂的语言”。近日,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一案例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刊登的第四批中国环境司法案例,马军说:“该案的示范作用让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了中国环境司法理念和裁判规则,对于提升中国环境司法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北京四中院将以更多的改革创新之举,深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以精湛的业务素质和优质的司法产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贡献司法力量。